togel bet 100

situs togel

bandar togel

rupiahtoto

September, 2021 - Capital CEO Ltd

【匯萃薈】潘雅德 Arthur de Villepin: 遊走藝術人間 | The Sparkling Insight of Art


能夠把興趣變成工作,或許是一件令人感到羨慕的事。潘雅德(Arthur de Villepin)這位來自法國的畫廊企業家,可說是其中一位讓人欣羨的表表者。他的背景顯赫,生於法國,其父是前法國總理Dominique de Villepin,從小與藝術結緣,十多年前被香港的五光十色吸引下決定定居於此,此後便走上一系列與藝術有關的創業道路,開展別具意義的璀璨人生。

疫境。藝術

一翻開Arthur的履歷,「戰績」十分彪炳:2010年創立了Pont des Arts,是以藝術紅酒為主,廣邀藝術家為紅酒設計酒標;繼而再成立Art de Vivre Group,再拓展經營藝術事業的範疇,參與經營YellowKorner攝影畫廊,又曾引入法國連鎖畫廊Carré d’artistes。

潘雅德 Arthur de Villepin

既是企業家、又是收藏家的他,去年三月與父親以父子檔創辦了新藝廊Villepin,畫廊以收藏家的角度出發去辦畫展及各類相關的文化沙龍。這個意念不但創新,且在疫市之下意外地獲得了不俗的迴響,在疫市裡成了少數的「奇葩」。

「畫廊首展以大師級人馬趙無極的作品作為開幕展,那次很成功地沽清了所有作品,到今年年初的第二次畫展,也同樣相當成功。這間畫廊是為收藏家而設,而當中的經營模式可為香港藝壇塑造了一個新的role model。藝術在我而言更甚於一盤生意,這是關乎使命、熱情,是一些我與家人及大眾可以一同分享的東西。」

在Villepin趙無極首展上其中一幅經典作品:Sans titre Funérailles, 1949。
趙無極較晚年的作品:ST aqua, 2007。Arthur明言,大師是融會中西文化的橋樑,透過作品向收藏家「講說話」。

藝術背後的價值

常謂在商言商,但跟Arthur談及畫廊的經營時,最常談到的卻是「價值」:畫廊的展覽不獨是售賣畫作,而是將一些價值帶進當中,與收藏家和藝術家相互建立關係,讓人們因著這個地方而有所得著。

畫廊最新的畫展,有韓國藝術家姜明姬展出一系列以大自然為主題的畫作。在Arthur眼中,這位韓籍藝術家的藝術敞開了一個容許我們與大自然對話的避風港。

「趙無極那次的作品展以 《友誼與和解 (Friendship and Reconciliation)》為題,背後潛藏著一個理念 ── 趙無極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希望透過他的作品,幫助人們如何解讀雙方文化。」

來到第二次的畫展,他們就以《來蘇之望(The Art Of Hope)》為命題。現實生活中,每個地方總會有混亂不安之處,但儘雖如此,Arthur相信我們仍要抱持信念。「這個畫展的作品來自二戰後的畫家,縱使身處悲慘時刻,仍然相信生命。他們的作品就是傳遞一套具價值的生命思想。就我而言,可以做到自己熱愛的事,為世界創造價值,捉緊重要的關係,那就是人生的一大成功關鍵。」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有時依靠天時、地利、人和。但無疑有好的出身,能有更多機會做到自己喜愛的事,邁向成功之門看似更容易。當背負著「前法國總理之子」的名氣,會否比別人順利多一點?

成功的定義是……

「如何達到成功,確實集合了一系列元素。我的家人、父親、媽媽及香港,豐富了我的生命,無可否認父親是我生命中最主要啓迪我鍾愛藝術的人。我告訴你我很成功,那並不是以經濟上來衡量的,這刻我所熱衷追求的,不是在盈利上的增長。不論生意賺錢或走下坡,只要是我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便很高興。當然工作上我也遇過危機,但危機是一種回顧,可以停下來檢視一下當前做法。」

Arthur與父親前法國總理Dominique de Villepin共同創辧Villepin,足見二人父子同心。

他再三強調,只要每天一早起來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便是一種成功。雖然他口裡說不看盈利,但作為一位畫廊的企業家,他的幹勁卻又是異於常人。生活上律己以嚴,事事也會跟藝術接上關係,即或沒有公司會議,他仍會願意早點起床,選擇去看齣電影或紀錄片;又或遇到新認識的藝術作品時,又從不同途徑搜尋有關藝術家的資料。

「我從沒有想過退休。如果有一天我的畫廊要結束時,我仍舊會收藏作品,不斷接觸藝術家和收藏家,我依舊會做著現在的事,我的熱誠不會因此而終止。若沒有藝術、藝術家和收藏家,就如同拿走了我的氧氣,那是我日常所需的。」

東華三院 譚鎮國:致力善團年輕化 燃點青年夢

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東華三院,服務本港已逾150載。多年來東華三院的服務,已涵蓋醫療衛生、教育、社會、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務等,屬下單位多達350個,可謂同每位市民的生活相關。東華三院辛丑年董事局主席譚鎮國(Kazaf)表示,該院面對過去一年的新冠疫情,籌募工作構成重大挑戰,董事局已即時以變通手法去應對,並把相關活動及宣傳項目移師至網上舉行,力求降低疫情的影響。譚鎮國期望在任內,與各董事局成員眾志成城下,為東華三院注入更多發展新動力,延續東華百年善業的成功。

東華三院服務香港逾一個半世紀,一直堅守「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宗旨,並與時並進,配合社會的轉變和市民的需求,不斷優化及延展各項服務。譚鎮國表示,經過逾150年的發展,東華三院的醫療及衞生服務、教育服務、社會服務、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務迅速發展,照顧市民各方面的需求,轄下服務單位增加至350個,成為本港最具規模的慈善團體之一。

譚鎮國是東華三院近年較年輕的主席,只有30多歲。現時要做東華主席,除了出錢出力,還要騰出時間,遵守東華三院的管治守則,先做兩年總理,成功獲董事局投票選為第五副主席後,再做五年副主席。換言之,即是要至少服務七年,才能擔任主席一職。聽不少當過東華主席的商界賢達透露,東華主席的工作十分繁重,有些甚至要暫時放下公司業務,全身投入善團的工作當中。他坦言,接任主席後,重視時間管理,會在院務、工作及家庭之間取得平衡。「很感謝家人一直以來的支持,有他們作為我的強大後盾,讓我可以安心投放時間及精力於東華三院的工作。接任主席後我明白需肩負起更重大的責任,任重道遠,也預計將會非常忙碌,我會繼續承傳東華的善業,我將會調整自己私人工作的優次,騰出更多時間專注及處理慈善工作。」

傳承父親善心  回饋社會

譚鎮國父親譚錦球亦與東華三院甚有淵源,是乙酉年(2005/2006)總理。父子兩人同為服務東華三院,對該院有一份難以解釋的感情。Kazaf坦言:「父親在內地做生意,也不忘經常向內地山區及貧瘠地區捐錢及興教辦學,長期關注扶貧工作,我多年深受他的影響,在自己有能力時候,也能夠幫助別人。」他不諱言,加入東華三院從事慈善工作,是受父親耳濡目染的下影響,相比父親只當總理,他更上一層樓,擔任主席一位,坦言有賴一眾董事局及同事的支持下,希望傳承父親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行善信念,把其發揚光大。他說:「自讀書年代起便認識東華三院的善業及服務,我加入東華這個大家庭亦是傳承他的行善美當德,彼此亦會交流做善業的心得。此外,我亦有參與其他社團及慈善組織的公職工作,當中的經驗及人脈亦對我在處理東華三院的善業時有協同作用,相得益彰。」

譚鎮國及兒子與父親譚錦球(右)三代同堂合照,要傳承慈善之心。

專注青年事務 優化社會服務

這次本刊專訪地點,是位於大角咀的東華三院「福全 ‧ 共寓」青年共居空間,足見該院對青年事務的重視。譚鎮國說,為鼓勵共享社區資本,以回應青年住屋的需要,該院透過重置及翻新位處福全街及菩提街交界唐樓,以「共居」模式, 為青年人提供可負擔的共住空間及生活平台。他提及:「「福全 ‧ 共寓」提供收費相宜的住屋選擇,同時鼓勵青年人多作交流、互相照顧;並推行「儲蓄計劃」,鼓勵青年人養成儲蓄的習慣,為未來生活作好準備;同時,入住亦必須參與「好鄰居計劃」,定期探訪社區長者及組織睦鄰共享活動,建立他們對居住社區的歸屬感。以達至社區共融。」

譚鎮國表示,年青人是社會的未來。香港年輕人充滿幹勁、勇於追逐夢想,若得到適切支援及引導,協助其融入香港及國家的發展方向,定可發揮所長;在未來一年,該院會繼續全方位推進青年發展及培育的工作,上環荷李活道青年宿舍發展項目已先後於今年1月取得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的支持及於4月通過工務小組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的審議,盼能早日開展工程,為在職青年提供可負擔的居住空間。與此同時正在興建的新蒲崗青少年全人成長中心預計可於2023年初投入營運,為青少年提供完備的藝術文化、活動及服務設施。

譚主席到訪大角咀的東華三院「福全 ‧ 共寓」青年共居空間,了解他們的需要。

另一方面,該院亦獲青年發展基金《青創同行We Venture》項目資助,推行為期兩年的「『燃點‧夢想』─ 青年創業計劃」,幫助18至40歲的青年人在香港或大灣區的城市創業,協助他們裝備以面對及解決創業路上的種種困難,包括提供創業資本,舉辦各類營商培訓工作坊,同時會提供法律、會計及營銷等專業範疇的諮詢服務。該院亦透過「環保村」項目率先參與政府「活化已修復堆填區資助計劃」,致力將將軍澳堆填區活化成一個推廣環保且增進家庭、社區及環境共融的地方,為公眾提供多元化康樂設施,計劃預計於2023年完成。

至於其他重點發展大計,在醫療方面,該院繼續全力推動廣華醫院重建計劃 ,預計於2026 年竣工。新成立的北角醫療中心,將會逐步擴展並提供多元化的診斷及專科服務;在教育方面,東華三院水泉澳小學 已正式命名為東華三院蔡榮星小學,整個新校舍預計將於 2022 年落成啟用。位於粉嶺皇后山的東華三院曾憲備小學將於今年 9 月正式開學。

疫後影響捐款   籌募活動趨年輕化  

2019新冠病毒流行,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衞生挑戰。東華三院自疫情以來先後分階段推出了多項社區抗疫支援及資助計劃,與香港人並肩抗疫,共渡時艱。譚鎮國表示,對過去一年的疫情,東華三院仍舉辦超過20項籌款活動及郵寄募捐計劃。在該院仝人群策群力下,共籌得4億零380萬元善款,雖稍遜上一年度籌得之善款(約4億2,000萬元),但在疫情下有此成績,已經令人欣慰。隨着由政府主導的「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展開,他表示,該院會全力配合注射疫苗的工作,為抗疫出力。

譚鎮國續說,今年會繼續以創新的方式,舉辦新穎及年輕化的籌款活動,以吸引更多不同階層的捐款者及拓展更有效的捐款途徑,如多利用網上媒體及社交平台作募捐及宣傳,增加與捐款人的互動。「我們會繼續主動策劃與企業伙伴合作的慈善活動,將行善助人的訊息滲透社會各個階層,並會努力借助不同平台,介紹東華三院品牌故事,加強本院的專業和關愛形象。繼續伙拍本地人氣插畫師,為年度賣旗日設計主題式的紙旗,將紙旗「大變身」,亦會繼續舉辦網上互動遊戲,宣傳東華三院並向市民推擴該院各個服務範疇的最新發展。」

譚鎮國說,今年會繼續以創新的方式,舉辦新穎及年輕化的籌款活動。

譚鎮國info

東華三院辛丑年董事局主席

香港國景控股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全國青聯委員

深圳市政協委員

香港政協青年聯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