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el bet 100

situs togel

bandar togel

rupiahtoto

Blog - Capital CEO Ltd - Page 3

傳藝再續心生活•雷雲 Green and Sustainable Life


「心靈環保」一詞,是由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於1992年提出,當時社會正處於轉型期,各種價值觀紛呈,環保意識萌芽,多元的環保議題不斷地引起各界關心。聖嚴法師曾說:「物質環境的污染不離人為,而人為又離不開人的『心靈』。如果人們的『心靈』清潔,則我們的物質環境不會受到污染。」他更認為,環保必須從根源著手,也就是從「心靈」開始。作為MATCH SHOWROOM 創辦人兼主理人,雷雲 (Maggie)也有類似想法,憑著多年營商經驗,她抱著近乎信仰的熱誠,本著「從心出發,以人為本」信念,提出「傳.藝.再.續」價值,開創了亞洲首間「綠色時尚及生活設計館」——HAUSTAGE。

Maggie出生於上海,父母都是知識份子,上世紀70年代因為響應國家號召而遠赴新彊參與建設,與年紀小小的Maggie長期分隔兩地,至後來才一家團聚,並於她八歲時舉家移民香港。她坦言小時候來港儘管家境清貧兼言語不通,但仍深深感受到那時香港濃濃人情味,她回憶說:「最記得上小學時,美術課老師見我言語不通,每有勞作工藝時,都會親自指導我完成,她其實是想從中教導我言語溝通,現在回想起來實在非常感恩。」上世紀80、90年代正是香港飛速發展的黃金年代,年輕人只要努力上進,可說是機會處處。

愛自己和欣賞自己、相信自己

Maggie中學畢業於香港真光女書院,後於美國夏威夷公開大學進修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畢業後投身當時專為美國各連鎖品牌指定供應商的「利訊集團」任職商品部經理,其後於加拿大買手集團「韋納德」分別任職銷售及市場部及專案管理總監位置。1999年,與夥伴創立「宇軒」品牌專案管理公司,並在2001年開始,於國內廣東省設立獨立廠房作為生產基地,參與超過50個世界性高級奢侈品牌之商品及陳列製造,專案市場及行銷策劃與管理,涵蓋亞洲區域市場營運團隊,以及商鋪展示亞洲區指定供應商。事業發展一帆風順,卻令Maggie漸生自滿。

全亞洲首間「綠色時尚及生活設計館」— HAUSTAGE

她說:「我年輕時也很反叛,總覺得傳統的東西過時落伍,尤其在首次創業設廠成功後,因為賺到點錢便很自滿,對老人家的說話總聽不進耳。後來遇到挫折,才發現對自己不離不棄的就是親人。」然而,好境不常,自細到大都很陽光正面的她於此刻患上情緒病,最終得靠心理輔導員、教友和親人的疏導、陪伴與支持,才復元過來,在這過程中她學會了很多道理,而學會感恩就是最大收穫。今天她覺得傳統裡有許多美麗事物,更不乏大智慧,例如她的爸爸媽媽。「在信仰和心理輔導的指引下,我發現人是需要學會如何去愛自己和欣賞自己、相信自己是被祝福的。我慶幸遇上自己的天使,我的親人、輔導員和教友。今時今日的香港人或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許多人在心理上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在生活上尤其需要pampering。只有這樣,你才懂得去愛和尊重別人。」

說到可持續性,這不但關乎所選擇產品的製作和材料,知識和智慧亦十分重要,HAUSTAGE現時代理一本芬蘭雜誌《Fine Finnish 》所介紹的生活方式和資訊便都本諸於此。

歷久常新的HAUSTAGE平台

2014年, Maggie創立香港首家全新商業模式及概念的 MATCH SHOWROOM (東西概念) 及品牌設計集合中心 HORIZON DESIGN (上下設計)。除吸納及代理不同地區創意設計師品牌, 亦定期與品牌進行市場聯盟策劃專案,包括設計行銷、藝術策展及零售系統運營。2016年,正式將 MATCH SHOWROOM 打造成為亞洲第一家Go Green & Sustainable(環保及可持續概念) 並將之商業化的showroom,亦是首家showroom機構,承接不同國家級別的海外專案工程,包括文化交流課程。

HAUSTAGE致力從世界各地搜羅可持續又富有設計感的時尚飾物,圖中真皮手袋為著名哥倫比亞設計師 Ingrid Burgos作品。

同年, MATCH SHOWROOM 策劃及承接北歐政府項目「Lifestyle Finland 生活 • 享 • 芬蘭」,由芬蘭貿易投資旅遊促進總署主辦,整合了芬蘭最受矚目的 10 個時尚、配飾和生活風格品牌,展現芬蘭作為全球突出創新設計之國的一面,並做中港台三地巡展及推廣,為北歐時尚推廣進亞洲作出一大貢獻。2017年開始,策劃及承接項目 “CREATIVE KANTO” 由日本關東經濟省主辦,呈現這些獨特合作與生活方式的融合,更展現日本關東地區深厚傳統和中港設計師之間的融合。同年,陸續展開與日本不同地區之政府機構與各平台等的合作項目。

2018年,將手上的資源內容整合後並升級轉營,把 B2B的專業showroom,打造一家針對B2C的線下新零售模式平台 THE LAB,成為亞洲第一家 “Sustainable Lifestyle Select Shop” (綠色永續生活館),成為新生代追求環球潮流人士的落腳點 ,亦奠定了日後HAUSTAGE的雛形。2020年,再次將成熟運營後的THE LAB轉化為歷久常新的 “HAUSTAGE” 平台,意為:「傳 • 藝 • 再 • 續」, 繼續致力從世界各地搜羅可持續、富有設計感及文化創意等時尚飾物和生活用品,為追求可持續生活方式、匠人藝術,及熱愛文化傳承的朋友們帶來最獨特的互動體驗。

HAUSTAGE代理服飾系列,為各地區可持續發展及創新的獨立設計師及藝術家,提供一個可持續交流及與國際社會企業品牌合作的機會。
HAUSTAGE十分支持香港品牌,多個本地可持續性的時尚品牌已陸續進駐旗艦店,圖為採用再造皮革及塑膠等循環再造物料波鞋「K!BO」

芬蘭經歷成人生轉捩點

Maggie表示她之所以愛上綠色和可持續生活,便也是源自替芬蘭政府做的「Lifestyle Finland 生活 • 享 • 芬蘭」文化推廣項目,「我和北歐結緣,出於當年芬蘭政府想在亞洲地區作些推廣活動,機緣巧合下發現MATCH SHOWROOM 的風格與他們很配合,便派員跟我們接洽,邀請我們競標。後來勝出了國際競標,我便在芬蘭待了兩星期作準備工夫,結果那次經歷成為我人生的一個轉捩點。最記得是他們對當地純淨自然資源的重視和自豪,就連我到便利店買一瓶礦泉水也被斥為看貶了芬蘭水質,再看到他們對待回收廢物工人的尊重態度,方明白芬蘭設計不是徒得美觀的外表,背後還有許多理由和學問。我覺得大家追求外在美之餘,心靈修養也很要緊,而說到可持續性,這不但關乎所選擇產品的製作和材料,知識和智慧亦十分重要,HAUSTAGE現時代理一本芬蘭雜誌《Fine Finnish 》所介紹的生活方式和資訊便都源於此,美麗又有深度。」

為了讓追求崇尚天然優質產品的女性,可持續享受獨一無二之體驗,HAUSTAGE K11 ART MALL 店內獨設 SUSTAINABLE BEAUTY BAR,為愛美的客人提供不一樣的全天然純素面部及身體護理產品。

芬蘭綠色設計為Maggie帶來不少感悟,在處理日本關東“CREATIVE KANTO”時,她亦見識了窮畢生心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日本匠人精神,「大家要欣賞及尊重傳統,在傳承上亦得因時制宜,在保育上也是一種藝術。好了,有了傳統和藝術,就要將廢舊再生,然後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順理成章的。我只是很自然的把『傳 • 藝 • 再 • 續』這四個字拿出來,並很漂亮地道出我們的主旨,沒什麼煞有介事的。這是我自己的價值觀。」Maggie表示。

「傳 • 藝 • 再 • 續」四個核心價值

HAUSTAGE首家店坐落於香港匯集創新、文化及體驗的新地標——荃灣南豐紗廠。南豐紗廠見證香港紡織工業由60年代開始的黃金時代,如何承傳並帶領本地應用創意及創新產業邁進新里程。建基於集團的承傳與歷史,南豐紗廠交織出香港最新的購物體驗。「MATCH SHOWROOM 就是要大家配對,中文叫『東西概念』,將東西方最美麗的想法配對起來,由此做出一件『東西』來。有次我在TDC(香港貿易發展局)時裝周活動上為台灣客户站台,認識了南豐紗廠要員Cherry Chan,她介紹MATCH SHOWROOM 報名代表香港參加某項活動,結果不但入圍並贏了一萬元獎金,之後又在南豐紗廠於荃灣的項目給我們留了一個400多平方呎的舖位。我當時已做了若干北歐和日本品牌,便想到要做更多香港品牌,為香港設計師開拓更多市場渠道。」

「由於缺乏經驗和名氣,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於是就叫這店子做LAB,像一個實驗般,我為它設計了一個logo,是一間藍色的小屋,向灣仔藍屋致敬,因為它不但保育了香港傳統,又為它賦予了新生命,原本只打算做三個月的pop-up store,在南豐紗廠有效推廣下卻反而吸引到許多有質素的客人,令我們非常欣慰,於是便決心做下去。後來美麗華商場又找我們合作,規模相應擴大,那就不再是一個實驗了,於是便想創造一個更有發展潛力的概念。在檢視過手頭上的產品組合後,便提煉出HAUS『傳 • 藝 • 再 • 續』這四個核心價值,再為它們打造一個舞台 stage,便成為今日的HAUSTAGE了。」Maggie娓娓道來創辦HAUSTAGE經過。

自己只是世間的一顆微塵

HAUS 在德文是房子的意思,將H、A、U、S 四個字母分拆意思是Heritage(傳統文化)、Art(藝術)、Upcycling(升級再造)及Sustainability(可持續發展),Maggie為以上4 個概念的產品提供一個STAGE(平台),將H、A、U、S加上TAGE這8個英文字組成HAUSTAGE。作為全亞洲首間 「綠色時尚及生活設計館」,平台致力從世界各地搜羅可持續又富有設計感的時尚飾物、生活品味、健康美妝及輕飲食,為追求可持續生活方式的顧客帶來最獨特的生活體驗。HAUSTAGE 首家店坐落於荃灣南豐紗廠,現更於K11 ART MALL 購物藝術館開設限定店,攜手交織出香港最新的購物體驗。

Maggie深信在尋求「傳 • 藝 • 再 • 續」的過程中,誠然需要人際間相互堅守的毅力,從而得以永續永享。問HAUSTAGE 往後發展方向,此刻歷盡繁華,回歸自然的她說道:「我發現自己在世間原來只是一顆微塵,很多事情只能盡力而為,生活不在於如何穿好吃好,不是自我膨脹,最重要的還在於心靈
平靜。」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新任會長 張益麟 | 創新之路 持續向前

興迅集團創辦人及董事總經理張益麟(Alan),自2011年獲頒「香港青年工業家獎」後,便成為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Hong Kong Young Industrialists Council)一員,在過去多年來一直熱心推動業界發展,同時身體力行,為傳統成衣業務注入創新科技元素,迎向工業4.0時代。去年9月,他成功當選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新一屆會長,卻因疫情關係,要延至今年4月上旬才於會展舉行就職典禮。這位新任會長指出,其實在去年當選後,已開始不停工作。他說:「工作主題方向、策略,早已定下,雖然餘下任期不足半年,但我最著重的是結果,當我完成任期後,回望過去一年的工作時,希望對協會會員及業界是有貢獻的。」

4月上旬於會展舉行的就職典禮,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眾會員踴躍參與,場面盛大,充分展示了香港新一代工業家的團結力量。新任會長Alan指出,自己加入協會9年,過去在多個委員會的崗位上,均從前輩及朋友們身上獲益良多,過程中不但擴闊自己的知識領域,更深深瞭解到協會的精神及魄力。他盼望,可以藉這份體驗及熱誠,能於任期內繼往開來,實踐工業家的
精神。

新常態下的工業轉型契機

至於今年的工作目標及主題,便融入了「織出創新路,跨越新常態」這句瑯瑯上口的標語之中。他解釋道:「其實每年的主題,均反映了當屆會長的業務。我在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就是加入紡織業界,因此是與『織』有關,同時亦突顯了行業的特色。現在很多初創、大型企業,均需要作改變或進行升級轉型,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跨界合作,繼而將業務推出市場。」

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各行各業皆帶來影響,工業界亦然,因此於去年已估計,疫情是不會短時期內完結的。「在疫情下,大家都要去適應,這謂之新常態,如在家工作的新工作模式,外賣平台、電子商貿的急速發展等情況下,工業界要學習如何以創新的方式去跨越眼前的障礙。因此說是『創新路』,其實就是鼓勵會員要持續創新。在互聯網的世界,若果仍然沿用舊有的貿易形式去做生意,是很難再生存下去的,顧客已很容易從網絡上取得有關產品及服務的全面資料,故此最大的困難,是如何令自家的產品,在功能上能令顧客更為稱心滿意,而服務體驗上又會比市場上的其他競爭力更為優勝,因此運用科技創新的方式是很重要的。」

事實上,基於疫情對業務帶來的影響,令不少過往在數碼轉型上猶豫不決的廠商或經營者,亦要在逆境下被迫轉型求變,不過要順利過度至數碼化,卻非一朝一夕之事。「這情況,協會內的情況算是不錯。在協會的文化下,眾會員本身已具備一定的能力,而近5、6年間,我們亦不斷鼓勵他們要創新,進行升級轉型,因此協會內的創新文化是很濃烈的。今次疫情下,企業的轉身就要更加快,而最令我感到開心的,是大部分會員都能成功轉型。」

不過他亦慨嘆,對一些傳統製造業而言,要數碼轉型,的確是有一定難度。「企業的規模愈是大,對數碼轉型的擔心亦愈多,常認為會花很多投資額,又怕失敗,不肯踏出一步。這幾年來,無論是我們協會、香港工業總會、創科局等,均一直都在做積極推廣,亦已有很多人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加上又有政府的資助計劃,如TVP科技券、D-Biz 遙距營商計劃,引致多了人肯去作嘗試,令短時間已有3萬多間企業計劃進行數碼轉型。以往幾年,大家都只是在講,實質上在執行力方面比較弱,而通過這次疫情,便促使各界加快做數碼轉型。」

興迅集團位於荔枝角的辦公室內,展示了集團的本業——成衣製造
興迅集團為海洋公園設計及製造的特別版tee

重新打造「香港製造」品牌

在香港工業急需轉型的大趨勢下,Alan作為高瞻遠矚的業界領袖之一,亦於多年前引領名下的興迅集團逐漸走上創新之路。興迅集團創立於1996年,主要從事成衣設計及印花的生產業務,並隨著全球性的快速時裝之興起而不斷拓展業務。至2013年,他有見集團在快速時裝代工生產業務有見頂跡象,於幾經考慮下,乃決定把部分工序回流香港生產,藉以延伸原有的產業鏈。於2015年,更於荃灣成立創意智慧工業發展計劃TML(To Make Locally),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

「對,我們是一心求變,更要轉型,要有自己的品牌。」他指出,TML是一個低碳綠色生產中心,利用數碼印刷技術將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減至最低,更聘用擁有技術的本地退休車衣技師,同時亦為本地設計師提供創業平台,協助他們將設計生產和銷售,培育香港品牌。TML其後亦注資一間以手機自製T-shirt程式初創企業,開拓個人化服務,打造一個O2O平台;顧客在一小時內,便可以透過應用程式成功取貨。「我們不是追求量,是追求毛利及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集團亦乘著創科熱潮,開拓不同行業的社企業務,如進軍醫療保險諮詢服務、長者住房設計等。當中的醫療保險諮詢服務市場,乃針對現時企業團體醫療保險當中出現資源失衡現象,成立「南丁格爾醫療護理顧問」線上平台,締造企業、僱員、保險中介人及保險公司之多贏局面。「自2015年轉型開始,現時已開拓了多個業務板塊,但我們不是在創造一個生態系統,而是一同創新、創造及共享。」

讓更多年青人加入協會

資料顯示,協會迄今為止的會員數目大約有150多位,對一個成立近30年的組織而言,並不算多。Alan當然明白:「因每位會員,都要是每年『香港青年工業家獎』的得獎者,因此每年會員的增幅是不會太大的,故此今年我的工作目標之一,是設法去推動更多年青人加入工業界,特別是來自數碼科技界的年青人。」如何著手?他說:「協會有六個委員會,如香港及內地事務、公關、設計及科技、教育及培訓等,而在教育及培訓委員會轄下更有個青年委員會,今年會獨立成一個委員會,成為第七個委員會,以顯示我們對年青人的關注。這個委員會的責任,是透過籌辦不同的活動或比賽,如創新挑戰賽,希望藉著年青人的創意,為面對疫情而需要升級轉型的工業家提供一些意見,當中有些在比賽中展示優秀才能的年青人,亦會獲邀加入青年委員會,繼續共同協作,而我們一班工業家,亦可以從中分享經驗,以培育未來『香港青年工業家獎』的得獎者。」

另一方面,Alan亦留意到,由於協會有一定的發展歷史,故此早幾屆的得獎者,與近年的得獎者之間,會出現很大的「鴻溝」,平日交流的渠道不多。「現時大約一半會員是工業第二代,年齡介乎30至40歲之間,至於一些白手興家的會員,基本上都超過40歲,所以我們會更為著重會員之間的交流,特別是資深會員及近年得獎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近來我們便舉辦了相關活動,反應都很好。一些資深會員發現到,原來根本不須往外去找初創公司合作,因為協會內不少新晉的年青會員,很多都是從事數碼媒體、電子商貿平台的業務。」

多位嘉賓一同為「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就職典禮揭開序幕

以創新方式繼續從事工業

至於宣傳、對外溝通上,Alan表示亦會相當重視。他表示,將分幾個層面,包括與各國駐港領事館進行交流。「這不是禮貌式的拜訪,而是互相去了解對方的市場,藉此促進跨國商務活動,而有份參與的會員都很雀躍。」另外,是與初創團體或生產力促進局一同推動工業4.0,透過講座,或者體驗活動,促進交流。「當然最後是希望可以促成實質的業務。」Alan再補充,在疫情下,協會在籌辦活動時,亦多了社區參與的元素,希望透過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凝聚會員之間的關係,亦讓會員親身感受社會上的問題,「會員只要找到當中的『痛點』,再運用本身業務上的核心競爭力,開拓新的產品或服務,藉此去改善當前問題,就可以成為一個藍海市場,再推動企業去不斷創新。」

疫情下市場大洗牌,香港工業界近年亦面對改朝換代的新局面,展望將來,他指出:「我對未來是相當樂觀的。大家都看到一件事,就是我們的生活,是與工業息息相關的,很多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物品,其實都是工業家製造出來的,亦有一些新興的工業家,他們從事數碼媒體,亦提供很多產品及服務,在此情況下,我相信未來會有愈來愈多年青人加入工業界,不過他們會是以創新的方法去做工業。」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於1989年開始籌組成立,並於1992年正式註冊,至明年已成立30週年。協會主要成員為每年由香港工業總會主辦的「香港青年工業家獎」之歷屆獲獎者,以及小部份傑出的年輕企業家,是一批跨世紀、有朝氣並具一定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的青年工業家。

經過多年發展,協會團結了青年實業家在香港和內地發展事業,為內地及本港兩地的經濟繁榮作出不少貢獻,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和讚譽,被譽為香港新崛起的一支工商力量。迄今,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共有150多位會員,而會員在推動香港工業發展的同時,亦不忘回饋社會,熱心公益及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內地及本港的社會和慈善活動,如辦學、辦醫、救災、扶貧等工作,為內地及本港的社會穩定貢獻良多。

Jonathan Zeman 非常CEO • To think like an entrepreneur

2020年剛過,感覺很多事情也捉不緊;尤在疫情之下,令不少行業的經營舉步維艱。香港的經典品牌蘭桂坊集團,旗下的餐飲業務亦無一倖免。可在去年的7月,該集團又有新餐廳登場。不少人或感好奇,為何會在疫情發展不明朗的情況下仍有如此舉措?較早前,我們相約該集團現任行政總裁兼董事盛凱(Jonathan Zeman)做訪談,問他對前景的看法。Jonathan坦言,長遠來說仍感樂觀;而同場提到與父親盛智文的生活日常時,更發現他們也有著非一般的父子情。

Text / Jamie Tsang Photo / Cheung Chin Yui

這次與Jonathan 會面,剛巧是去年12月初、疫情第四波大爆發之際,訪問內容自然離不開疫境中的人事物,包括自身工作與家庭。在此之前,Jonathan不時被傳媒冠以「蘭桂坊之父」的兒子來,未知會否因而在工作上有超乎常人的做法?

C: Capital CEO x Entrepreneur
J: 盛凱(Jonathan  Zeman,蘭桂坊集團行政總裁兼董事)

疫境下的CEO視角

C: 據悉去年(2020年)的上半年,你們集團旗下共有8間餐廳關門。可在同年的7月,你們卻開了另一間意式餐廳Aria,當時疫情發展存有許多未知數,那時候開新店,不覺是個冒險的決定?

J: 其實這家店原先計劃在去年一月開業的。縱然飲食業於2019年年底受社會運動所影響,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但我們看到的是,雖然市場上有很多不同的意國菜餐廳,但在中環區內,卻缺乏一間正宗的高級意大利菜餐廳,在這個想法下,我們那時已決定於一月開店。可因為疫情,我們暫緩了計劃至數個月前才開業。就算有其他社會運動或是疫症等出現,我們也會視香港為一個長遠、兼進入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基地,所以對於飲食業前景,仍是抱持積極態度的。

C: 那你認為疫症時代對餐飲業的發展有何影響?
J: 我認為有著十分大的影響,有許多餐廳甚至是一些酒吧,亦因而需要結束營業。我想,在這個時候,管理層要學習去讓餐廳以一個較安全的經營模式去運作,如在桌子之間的擺放設計以「社交距離」的視角作為陳列,並在桌子上加增間板等。坦白說,這些額外的舉動,令餐廳也損失不少。我預期,這情況或會維持多一至兩年不等。

C: 在疫情下,食客的口味或喜好會有不同或改變嗎?
J: 改變不太大。但如果他們不能到外地旅遊,反而會想在香港吃到國外的美食,如去不到日本便在香港去吃一趟日本菜。但若他們將來回歸出國旅行的懷抱時,也許他們又會想找回地道的廣東菜或中國菜也說不定。



意式餐廳Aria,主打正宗高級的意大利菜。
另一間蘭桂坊集團旗下的餐廳Kyoto Joe,同樣充滿個性特色。
Aria 主廚Andrea Zamboni與Jonathan 合照。

C: 過去,蘭桂坊集團成功在亞洲建立品牌名聲,但是疫情來襲觸發了前所未見的行業挑戰。集團如何應對當前狀況?
J: 我們會視2020年是個很大的風暴,但風暴終歸會過去,之後便迎來雨後陽光。在「風暴」中,為著安全起見,企業在成本上無奈要節約一下的。如我們會減省成本,再聚焦核心業務如地產項目及餐廳的發展。在餐飲業上,持續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比如推出更多的外賣套餐、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和組成特別的客服團隊等。

預視未來

C: 對於未來前景,你有何看法?
J: 我相信,香港經歷過不同時期和階段,有時是開心與盼望,有時卻會遇到緊張的時刻。由去年到現在,有時候總會令人感到氣餒,但當下需要的是重新出發,繼續向前。我們會把目光放眼大灣區,整個中國的經濟也是我們集團核心業務放眼的重點。現在,我們在深圳有個小型項目名為「LKF852太子灣」,會在今年5月左右開業。我們從來沒有打進過深圳市場,以往是在上海、成都等地,我們仍會在其他大灣區城市去尋找機會,如珠海、中山、廣州,去發展屬於我們的lifestyle項目。

C: 說回Aria,這家新餐廳對你來說有何魅力?
J: Aria 是意大利文,此乃音樂上用語,在意大利歌劇中,當女主音唱到高音域時,便會發出”air” 聲音,那就是Aria。而這家餐廳位處24樓,有在高空品嚐意菜的意思。從另一角度看,當你去欣賞歌劇時,也會特意悉心打扮一番,來到這裡亦如是。當飾心打扮的你,在餐廳內俯瞰香港的美麗遠景,品嚐正宗意國佳餚,那確是一個真實的好體驗。其實我在蘭桂坊集團的第一個工作也是接觸意大利菜,那約在二十年前的,在名叫Baci的餐廳擔任見習經理,學習到意大利菜和品酒的藝術,那些都是我鍾愛的。

C: 每次開新餐廳時,你會主力負責哪一部份?
J: 我會負責全部的事情!每個細節也會跟進,包括branding、概念設計、篩選廚師及選購店內傢俱等。我相信每件事應從心出發,並需要反映出你的個性。雖然負責這些事情令日程很忙碌,我卻樂此不疲,心中仍充滿熱情。

家事vs公事

C: 工作以外,不如談談家庭。知道你家有四名小孩,他們知道你是做甚麽工作嗎?
J: 知道!他們還知道新餐廳Aria有著全港最好吃的pizza。

C: 可會期望你的子女將來會跟從你的事業路向,加入公司工作?
J: 我想當然是由得他們、按著自己的熱情去走吧。但我估計,應該會有一至兩位孩子,會想加入公司的。

C: 下一代的路由他們選擇,那你爸爸盛智文的經營之道,對你又有沒有影響?
J: 在工作上,他給予我很多建議。他既是一個企業家,又是一個父親和一個哲學家。他常跟我說:「要經常擁有生意人的思維,不要被情緒左右決定。」舉例說,如要開設新餐廳,起初所投放金錢越多,所需要回本的時間會越長。他經常提醒我要有這樣的思維、對此有清晰概念。那準會是一個不錯的意見,因為企業家通常只會計算如何以最少的金錢達至最大效益。

C: 除了工作時談論公事,你們父子還會談其他話題嗎?
J: 每逢週末我們會有家族午餐飯聚。但我和爸爸談的大多是圍繞著工作的,他是個切切實實的工作狂,心裡大部份時間都是想著工作的。

C: 在面對新冠肺炎的嚴峻挑戰下,爸爸有給你意見嗎?
J: 他叫我要臨危不亂,不要因此而太過情緒化,要做正確的決定。

C: 爸爸熱愛香港,是香港icon,你對香港感情又如何?
J: 我在1978年來到香港,到現在已有42年的時間,那時候我只有2歲,在這裡讀書、長大、成長。我對香港的印象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城市,而郊外的景色又十分美麗,地理位置方便,容易飛往其他國家,我感到很幸運能在這裡長大。

C: 當加入公司後,有沒有想過要超越爸爸的成就?
J: 對我來說,我不會著眼去衡量要達到多大成就,每個人總會尋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在家族生意上,定可找到專屬個人為公司付出的範疇,如投入在社會公益上。我不會把工作視為與爸爸的一種競爭,或不一定要達到某些目的準則;而是盡力而為,為自己所作的感到驕傲。要比較的話,就跟自己比較吧。

Jonathan 與爸爸盛智文可謂亦師亦友,在生活日常上,二人的話題更離不開工作。Jonathan 笑言他爸爸是名副其實的工作狂
集團的其中一個發展核心在大灣區區域,圖為已啓動發展的深圳小型項目,名為「LKF852太子灣」,預計在今年5月開業。

古董珠寶映照藝術旗袍 林麗娜熱愛生命成就可穿戴藝術

「我稱它們做”wearable art”,即是『可穿戴的藝術』。」Jos 《約》品牌創辦人兼創作總監林麗娜 (Lina) 說。Jos 《約》 品牌建立至今三周年,主要從事古董珠寶及藝術旗袍銷售,總店座落於炮台山英皇道60號,新近才在有「香港文化矽谷」之稱的 K11 MUSEA 開設期間限定商店。本來珠寶跟旗袍看似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回事,可落在林麗娜這位企業高管出身的創業家手上,卻能以對生命的無比熱愛,通過對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揚,將Jos 《約》 的古董珠寶和藝術旗袍,打造成與眾不同的「可穿戴藝術」。

撰文 趙柏偉

「藝術可以非常古靈精怪,能令人生起許多想像,發現世界原來可以有許多面相,所以我自幼便對美術科很感興趣,中學時期並曾取得全級第一的成績。到上大學時因為要顧及謀生需要,就不得不選擇商業科系,學士學位主攻酒店管理,碩士學位則專修品質管理。投身社會後,先後從事航空地勤服務、旅行社營運管理和企業及個人財富管理專業,主要擔任市場拓展、品牌管理和風險控制職位,這些商業訓練與歷練看似與藝術創作無大相干,但其實觸類旁通,只要你能融會貫通便都對藝術創作的執行和應用大有助益。而藝術修養在審美和創作方面,亦足以為商業營運帶來許多靈感和啟迪,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林麗娜坦言正因為其商業背景,加上後天對藝術的興趣,以及不斷努力學習和嚐試,才令Jos 《約》 的「可穿戴藝術」得以突破常規,走出另辟蹊徑的道路。

從生命和愛出發

約十年前,作為企業高管的林麗娜,三十歲開外已經得享年薪數百萬港元的報酬,她當然明白商業掛帥的種種功利現實方法理念,可到她得享財務自由、自己創業時,卻偏偏強調那遠大的信念、理想與精神。從心出發,以創造價值為依歸,林麗娜認為Jos 《約》的古董珠寶也好,藝術旗袍也好,始終都不離生命和愛,並由此彰顯了這些衣飾精品的歷史人文、藝術審美和思維情感的價值。

林麗娜說:「人生在世,無論銀行戶口、投資戶口,什麼戶口也好,有升亦必然有跌,惟僅有『時間戶口』注定只跌不升,正因生命苦短才值得大家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而我則希望能夠在文化藝術的傳承上作出貢獻,譬如Jos 《約》 來自世界各地的古董珠寶便凝聚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與不同時代的文化與藝術精髓,而Jos 《約》 的藝術旗袍則在傳承中國華服文明之餘,亦因為加入眾多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元素,而得以時尚化和現代化起來。其意義不僅在於繼往開來,我相信亦足以促進世界和諧。」

林麗娜坦言自己亦曾有過浪擲青春和揮霍金錢的時期,她笑說:「甚麼名牌手袋、時尚服飾,我都擁有過了,到開始收藏古董珠寶和創作藝術旗袍,邊學邊做,向不同專家請教,跟不同師傅學習,越識得多才越覺的自己無知,古董珠寶和藝術旗袍的學問實在浩如煙海,只能在有限時間和資源下,儘力做到最後,而在後天努力以外,一個人的天賦和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祖籍福建廈門的林麗娜,家族祖輩顯赫,祖輩分別為珠寶及醫學世家,屬林巧稚醫生(林巧稚,1901-1983年,醫學家,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院士,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之家族成員。

品牌做藝術旗袍的方式便有如做高級珠寶,由最優質素材出發,經過與客人充份溝通,充份了解客人需要,聽取他們意見後,才出設計草圖,再交由專門服務世界級時裝品牌的工場製作,確保其設計與質量都能歷久彌新。

旗袍成國際社會的共融媒介

祖輩家族自1887 年代開始經營珠寶生意商號「金藏美」,至 1948 年達甲子年期的珠寶店已聞名遠近;及後因中國內地國共戰爭,戰時家財盡失,故父輩從零開始在港轉營地產,惟對珠寶祖業仍念念不忘,林麗娜自幼受長輩影響亦承傳了家族對於珠寶美學的敏鋭觸覺,她表示:「父親幼時長於富裕家庭,因戰亂逃港後便家道中落,一切從頭開始,家族雖不再經營珠寶生意,日常述故憶舊仍經常提及往昔輝煌,所以我自幼便對珠寶充滿憧憬,父親亦常鼓勵我朝此發展,不過相對於時尚珠寶,我更愛珍罕而獨具文化藝術色彩的古董珠寶, Jos 《約》 引入的古董首飾配件均有著不同文化藝術元素,亦希望顧客從購物、配戴,以至鑑賞的層面上,對珠寶有更深的體驗及認識。」

Jos 《約》致力與世界各地珠寶商保持密切聯繫,當中猶太珠寶商更是他們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夥伴。 Jos 《約》 的合作伙伴於業內均富近半百至超過百年珠寶行業經驗,管理人為第二至第四代傳人,故此 Jos 《約》店內的各類珠寶價格均極具競爭力。 Jos 《約》 搜羅的珠寶類別涵蓋度非常寬廣,除基本的紅、藍及綠寶石、鑽石及珍珠玉器外,更有貓眼、珊瑚和琥珀等多樣化類別,而其店展示的古董珠寶首飾亦非常珍罕,極具收藏價值。

此外,林麗娜亦以嶄新角度融入藝術及歷史文化元素於傳統旗袍設計上, 希望中國傳統文化國服能夠成為國際社會也能共融的媒介,她表示:「我希望即使不是品牌文化藝術產品的購買者,也能前來一同鑒賞中國數千年留下來的旗袍文化,共同放慢腳步,學習成長,同心體驗和感受被遺忘的價值,以及現今較少數人接觸的人類文明遺產,以不同的形式成為品牌文化藝術的真正承傳者。 」

Jos 《約》 搜羅的珠寶類別涵蓋度非常寬廣,除基本的紅、藍及綠寶石、鑽石及珍珠玉器外;更有貓眼、珊瑚和琥珀等多樣化類別,而其店展示的古董珠寶首飾亦非常珍罕,極具收藏價值。
林麗娜表示,世界經濟深受量化寬鬆影響,亦必然令金價持續向好,大家收藏珠寶,都應該細心想想。

設計與質量都歷久彌新

林麗娜感激父親對她悉心培養,為她的快樂人生奠定基礎,「父親給我的是”happy girl”的教育,家中沒有性別歧視,無論學習、工作和生活都給我很大的自由度,上中學時每年暑假都給我安排往外國遊歷以增長見聞,又特別授予我各種任務,例如為其公司採購珠寶作企業禮品等,從而累積實際工作經驗。最重要的是他在我八歲時候便安排我上教會受洗,讓我從信仰中學會對造物者的敬畏,以及關愛生命的事工精神,而今天Jos 《約》品牌其實亦源出於此。」林麗娜自言其人生總不乏貴人,直至投身社會無論住職大型外資企業或本地市場領導公司,都得上司或老闆耳提面命的悉心教誨,凡此種種都令她感恩不已。

「以前上司都稱讚我做人處事很有執行力和親和力,我想自己之所以注重實幹和講究同理心,便都與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很有關係,坐在領導位置真的不能太自我中心,畢竟能夠切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正是人生與事業的一大成功要素,像Jos 《約》經營的古董珠寶和藝術旗袍,其為『可穿戴藝術』便代表它們與穿戴者有著肌膚之親,所以便不但得與大家身體親和,更需要與大家在情感上充份親和,因此我們在珠寶或衣料材質上便都力求天然,在服務客人上也強調貼心親切,譬如我們做藝術旗袍的方或便有如做高級珠寶,由最優質素材出發,經過與客人充份溝通,充份了解客人需要,聽取他們意見後,才出設計草圖,再交由跟我們合作專門服務世界級時裝品牌的工場製作,確保其設計與質量都能歷久彌新。」林麗娜說。

幾位香港小姐難得同台主持旅遊節目,當中譚小環、李綺虹和向海嵐,都穿上Jos 《約》 的藝術旗袍。

為世界帶來貢獻與價值

說到Jos 《約》生意上的經濟回報,她坦言公司仍在發展階段,很難會有如金融投資那樣的收益,但她最感滿足的是品牌的產品與服務已經贏得一批優質客戶的支持和信賴,「老實說,我們的客戶真不乏名門望族和達官貴人,他們亦大都是有識見而別具品味的人士,能夠得到其垂青並引介新客戶,這種口碑效應已教我非常雀躍,譬如一位大家閨秀跟我們訂做藝術旗袍之餘,還介紹她那知名建築師夫婿跟我們訂做中山裝,出來效果還令要求嚴苛的他大感滿意,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回報了。話說回來,以今日世情看來,中華文化復興亦必然令時尚化現代化的中山裝更具潛力,至於深受量化寬鬆影響的世界經濟,亦必然令金價持續向好,大家做衫也好,收藏珠寶也好,都應該細心想想。」

明明是一盤珠寶服飾零售生意,林麗娜卻以無比的熱情將 Jos 《約》提升至近乎信仰的文化藝術層次,她表示:「作為一個品牌,最重要的是品牌能為世界帶來貢獻與價值,此乃建立Jos《約》的其中一個重要由來。一己的存在,惟有令他者的存在更美滿,才真正有其價值。」

Jos 《約》 引入的古董首飾配件均有著不同文化藝術元素,亦希望顧客從購物、配戴以至鑑賞的層面上,對珠寶有更深的體驗及認識。

港青構建平台 逆市助微企開Pop up store

新冠疫情踏入第4波,疫情困擾導致經濟下滑,以零售業最為嚴重,惟有危有機;這邊廂有街頭與商場湧現大量空置舖位,那邊廂有人趁機利用「期間限定場」(Pop up store)包括短租街舖、室內外市集、商場短期展銷、「車仔檔」,以及屋苑展銷攤位等做生意,冀在逆市中突圍。專營各類期間限定場的「場勝將軍」及本地展銷場地平台「PopupEasy」創辦人梁麟慰(Gary)表示,期望建立平台,助微企、手作達人及初創人士,以低廉的成本,打通線上與線下的零售市場。

Gary在大學時主修經濟,碩士畢業後曾任大學助教的工作,但年輕的他一直醉心創業。至2020年初他毅然創業,成立「PopupEasy」,望透過自己在專業上知識及敏銳市場策略,除了籌市集活動外,也有涉足流動展銷車服務,協助中小企在線上與線下銷售可惜在新冠疫情下,Gary決定變陣,去年起經營主力經營租短期會所場及散貨場。他說,疫情令不少傳統零售商生意,導致大量空置舖位湧現市場,坦言對他是危中有機。「吉舖增加令租金進一步下調至合理水平,讓中小微企更容易以較低入場成本進軍實體零售市場;另外,加上政府因應疫情的變化而取消了去年年底年宵乾貨攤位,令公司就Pop up store查詢及生意都有顯著的升幅。」單以去年計,他的公司每星期在各區策劃「期間限定場」超過30至40個不等,包括短租街舖、室內外市集、商場短期展銷、「車仔檔」,以及屋苑展銷攤位等。

各類Pop up store   迎合不同創業者需要

作為「期間限定場」及資深市集搞手,Gary分享道,Pop up store 成本低,選對貨品並結合線上營銷,日賺過萬大有人在,非常適合有意以低成本及試水溫式創業的人士,專營零售公司也可趁機降低舖租成本,以靈活方法把貨品帶到不同區域之中。

他指出, 各式 Pop up store 大多以日租計算,由機構或商場舉辦的市集可以低至每日300 至400元,短租街舖亦只需1,000 至1,500 元左右一日,優點是價錢便宜不用太多裝修,亦可靈活運作,「即使有正職的人士,也可只租星期六或日來經營,亦可每星期到不同地區做生意,了解貨品在不同地區的歡迎程度」。惟Gary表示,無論用哪種 Pop up store 形式經營,要成功也需要先了解「天時地利人和」,「如有位於元朗的短期街舖,前有街市後有熟食店,人流大多為家庭主婦,故此最適合賣海味、湯包或童裝等貨品。又有在中上環商廈內舉辦的市集,主要迎合該區上班族,因此賣紅酒及凍肉的店主能大賺一筆,相反賣較少眾的貨品銷情則未如理想」。同時也要留神店舖附近有何競爭對手,例如賣口罩的朋友要留意附近有沒有藥房或藥妝店。有些地區生活配套較少,反而係做展銷散貨的好地方。

另外,Gary提及近期較盛行以文青或行業轉型為主題的市集,這類市集同質性產品是難以避免。但可以留意一下搞手過往的安排。例如,在安排位置上會不會把相類似產品分配在不同位置,減低惡性競爭。Gary亦提醒,銷售時亦別只顧賣貨,亦要與客戶建立長遠的關係,逐漸建立強大客戶群。他表示,線上結合線下的銷售模式(O2O)是新零售未來大勢,預計若結合網紅(KOL)進軍市集,進行落地直銷,將擁有龐大的發展潛力。

創展銷資訊平台  與創業者共享

至於未來大計,Gary表示,計劃籌建類似展銷界的 「Open Rice」平台「PopupEasy」,免費為找尋及出租 Popup store 的商戶進行配對,內有第一手及精選的短租街舖、展銷場地或市集等。 他期望,日後能夠結合業界力量,為初創及本地手作工作者,提供線下吉舖、攤位及市集全方位資訊,振興本土經濟。

受新冠疫情影響下,去年出現不少空置舖場,造就市集及「期間限定場」效應。

經營 Pop up store 心法:

一:貨品既特色又大眾化,如目前口罩為必需品,自家設計公仔的口罩便較有吸引力。

二:切忌賣淘寶貨,有些市集會明言禁止售賣來自淘寶的貨品。

三:留意人流與環境,如接近工商區應售賣適合上班族的貨品,近街市或屋苑亦以主婦為目標。個別較狹窄的街道或轉角位,與行人距離接近可更吸引較多客人光顧。

四:留意人流的時間,如工商區午餐時間人流最多,這時間應有足夠人手應付生意。

五:配合網店與實體店營運,讓網店客人親身到來取貨或把實體店人流帶到網店之上。

資料提供:梁麟慰(Gary)

Molekiu.蔡毅誠 機械人的流動推廣平台

市場上,商業推廣活動形式層出不窮,隨著科技不斷更迭,從線下走到線上,更可以跳出各種環境限制,帶來利用雲端技術配合自主運作之廣告機械人RoboMedia,成為活動廣告平台,顛覆現有之商場廣告推廣模式。全港首台廣告機械人已在奧海城商場內巡行中,而負責開發的Molekiu(默歷奇)首席執行官蔡毅誠(Morris)指出,RoboMedia於去年12月推出,已運行個多月,目前從客戶及顧客所收集的意見均非常正面,現時正跟多個其他客戶商討中,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機械人應用服務會推出市場。

Molekiu(默歷奇)首席執行官蔡毅誠(Morris)。

疫情當下,經濟活動大受打撃,商場內的人流減少,而全港首台廣告機械人RoboMedia的活動範圍活動卻是在商場內,自然令筆者擔憂整個項目的成效。不過Morris卻坦言:「影響一定有,不過我們是從長遠角度去看,因此仍是樂觀地看好項目的未來發展,疫情只是為整個過程中帶來很少的影響。機械人的出現,將為市場帶來重大改變,日後再隨著smart city大行其道,令市民大眾不再懼怕機械人,大家之間的互動增加了,開始一同合作,屆時不止是商埸,更可以在不同的領域產生互動作用。」

顛覆傳統的商業廣告展示模式

Morris於資訊科技界工作了二十多年,離職前已出任區域性的管理層工作,至2016年一次業界交流會時發現了新的發展契機。他回億道:「當時在一個展覽會上,我發現機械人的避障功能已發展得很成熟,已經可以走入人群,而AI人工智能加上5G,將產生很大的助力,帶來更多相輔相成的效果,於是我便萌生創業念頭,希望可以掌握當前的科技趨勢。」要離開本已發展不錯的事業,一切由零問始,自然是不易的事。他點點頭,說道:「對,但很多東西,我過去已嘗試過了,我認為是時候接受新的挑戰;加上自己年紀已不小,卻還有很多energy,於是便想趁機去試一試。」

Morris於2018年創立Molekiu公司,辦公室位於數碼港。他表示,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客戶開發度身訂造的商業應用解決方案,將機械人應用在不同的商業層面上,如送物、客戶服務、清潔和保安巡邏等。目前公司代理了六台機械人,數碼港公司是第一個客戶,其辦公室便應用了兩台機械人,一台是從事接待員的工作,可為來賓帶路,另一台則負責機構內部的文件傳遞工作。另外還有跟港鐵公司及地產發展商名下物業管理公司的合作,至於這次跟信和集團名下奧海城商場的合作,又是一個新的發展範疇。他表示,現階段該商場只應用了一台,活動範圍以商場二期為主,主要是基於人流的考慮。

對於RoboMedia廣告機械人背後的發展理念,他指出:「以往的廣告播放媒介,如LCD、video wall或是海報等,不論是在室內或室外,均受到位置上限制,因為那些展示方式都是定點,是不能移動的,而RoboMedia廣告機械人的出現,便徹底改變了這些傳統的展示模式,是一個突破,因為機械人是可以活動的! 」項目名字為“RoboMedia”,意思即是 “Robot as a Media”,清晰易明。他亦表明,RoboMedia廣告機械人是專為商場內的商戶而設,「商場有很多人流、客戶,然而不同的店舖卻位處不同的位置上,如很多商店門口都有設立了電視屏幕賣廣告,但若果該店位置是較偏僻的,如何吸引顧客前往?因此要如何將產品的推廣訊息最大化,同時又可以接觸到每個走進商場內的客戶,就是RoboMedia在整個設計上的邏輯思維了。」

高科技流動廣告推廣平台

至於具體執行上,他指出機械人每朝十點便會自動出巡,沿著商場一早擬定人流最多的路線行走,不過期間需兩小時進行充電。從筆者現場觀察,機械人的行走速求很慢,相信是為了安全原因,因商場常有小孩及老人家出入。他說:「機械人功能首要強調避障能力,其前端有三對超聲波探測器,後面有一組激光雷達,專門用來探測機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另上邊又有三個電腦視覺,亦即深度鏡頭,當它感測到有障礙物時,第一時間就會避開,再從360度尋找可前進之通道。」

在行走時,佔了整個機械人身上約三分二面積的垂直屏幕,便會全程展示一早在雲端平台上載的各種廣告資訊。至於播放模式,他指出每個廣告的長度為30秒,總共可容納40個廣告,加起來就是每隔20分鐘播放一輪,而每個廣告於每星期將播放超過250次。「是由星期一至日,一連七天不停地播放的。」他再表示,RoboMedia廣告機械人推出一個月後,市場反應不錯,客戶亦很滿意。「對香港人而言,機械人仍是新鮮事,因此很有吸引力,會令他們停下腳步,對屏幕的廣告產生興趣。」廣告機械人除能展示廣告訊息外,其專長更是與人客交流,產生互動,因此亦可應用到其他客戶服務方面,故此Morris表示,這將是第二階段的發展。「當應用更多機械人的互動功能時,其商業推廣的成效亦會更加大了。」

信和旗下奧海城商場。

莆田 方志忠:逆市擴充拓藍海

新冠肺炎疫情重挫餐飲行業,不少餐廳食肆更被迫倒閉。來自新加坡的莆田餐廳,分店遍布全球11個地區、共開設超過70間分店,最近更開設新品牌業務。創辦人方志忠憑藉對福建莆田家鄉菜的熱忱,嚴選食材,堅守原味,將最好的全給食客。方在新加坡開業7年後,始進軍海外市場。2014年正式登陸本港,他強調,只要有好食材,堅持原味是成功不二之法。

莆田創辦人方志忠。

方志忠坦言,疫情下特區政府先後實施限聚令、禁堂食等措施,無疑對餐廳經營造成沉重的打擊。他指疫情期間,餐廳的盈利能力減弱,生意額亦有所下降。該品牌本年的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約減少3成,生意額僅達到預期的7成。不過在早前3個月內,疫情曾有所緩和,而消費者外出用膳的需求復甦,其餐廳營業額及顧客量已逐漸回升,他期望全年生意額能追回去年相若。

方志忠坦言,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環顧全球各地無一幸免受到波及。目前莆田業務分布在新加坡、印尼、中國、菲律賓、香港及台灣等地。方志忠坦言,疫情下管理各地業務不易,因每個城市的疫情狀況不同,集團需要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採取因應措施。他期望疫情可以在明年結束,皆因從去年開始,有不少飲食同業已面臨極為艱難的局面。但疫情同時是一個很好的考驗,他相信大部分同業汲取是次考驗後,企業的營運及應變能力都有所提高,有助日後應對不同危機情況。

莆田位於新加坡首間門店。

港星推新餐飲品牌   進軍日本

至於未來大計。方志忠表示,疫情打擊餐廳的生意,但品牌的擴張步伐未有停止,他又透露,明年預計在新加坡增設3至4間莆田分店。他認為,新加坡市場雖小,但當地仍有發展空間,未來會繼續在當地擴張業務,計劃開設約25間分店。

另一方式,品牌計劃明年進軍日本,更評估進入美國市場的可行性。他透露,集團還會在香港及新加坡迎來兩個新項目,新加坡會推出名為「新世界(Yum Sing!)」的新概念餐飲品牌,提供特色菜餚、手工精釀啤酒及雞尾酒等,食客又可同時欣賞歌曲或舞獅表演,地點位於克拉碼頭,走現代餐飲路綫。在本港方面,新品牌「4口」是融合藝術、文化及美食的城市餐場景體驗,將於今年底在國際金融中心開業。這位創業20年的方叔叔說:做事懷着無限熱情,任何困難都可解決,「只要相信未來,希望就在前面!」

莆田名物之一扁肉湯。

方志忠:堅持原味道 店長制助企業成長

連鎖餐飲集團莆田創辦人方志忠表示,回想自己創業,只做回傳統莆田菜的「原味道」,沒有想過莆田經過20年的發展,業務走向世界,至今分店遍布全球11個地區、共開設超過70間分店的飲食王國。談及成功之道,他強調,與員工共享成果是當中的核心價值。

方志忠認為,堅持搜集高質食材是企業成功之道。

外表憨厚老實,平易近人,說話時眉開眼笑,帶點北方人的爽直豪邁,難怪業界和食客都親切地尊稱他為「方叔叔」。這位方叔叔,從不忘記源自家鄉莆田的初心,別人眼中的跨國飲食企業,在他口裏則是大眾細嘗傳統福建菜的聚腳地。他說:「成立莆田之始,其實源於一份思鄉情,二十年前我從莆田移居新加坡,特別想念家鄉美食,便決定在新加坡吉真那路開一家菜館,主打特色福建菜,希望一解自己思鄉之愁,同時亦可為街坊炮製美食,當時鋪子細細,很平凡。」

方志忠強調,莆田真正賣點是正宗家鄉風味與新鮮食材。回顧創業之初,作為餐飲業新丁,他坦言餐廳首三年都是虧損的,之後才漸漸在顧客與供應商間建立起良好口碑。方志忠必定每天都會到新加坡海鮮批發市場「裕廊漁港」親自挑選食材,小店裡高品質的新鮮海產廣受好評,口碑載道,小店逐步累積人氣。真正令莆田加速成長,是有賴新加坡政府獨具慧眼。

開業七年,新加坡政府主動接觸方志忠,支持他拓展業務,方叔叔把握良機,重新塑造品牌,並將「莆田」向外擴充,除了在新加坡開分店,更逐步進軍印尼、馬來西亞、台灣、上海、廣州等地,並於2014年登陸香港,在銅鑼灣利舞臺開設第一家香港分店,2016 年,莆田新加坡吉真那路創始店更獲米芝蓮一星的榮譽,在國際舞台上漸露頭角。

不時不食  注重食材質素

方志忠提及,莆田只是做回傳統莆田菜的「原味道」,並指當地人深諳「不時不食」的傳統,例如哆頭蟶是莆田涵江哆頭村獨有的夏季海產,每年4月至8月是當地哆頭蟶的時令季節,肥美清甜,以蟶子入饌,配以蒸、炒、焗等方法,創出獨特料理。又如海蠣,每年冬季是其最肥美的季節,餐廳會在這時期推出相應菜式。」

莆田菜式堅持原味道。

莆田另一賣點是以「性價比高」聞名,方志忠表示,希望大眾視餐廳為日常食堂,而不是只會高檔食店。他強調,莆田對堅持食材,絕對不能吝嗇,因沒有好食材,再優秀的廚師也烹調不出美味餸菜,他坦言寧願薄利多銷,「要選好食材,我不介意昂貴一點,例如我們選用的日本鰻魚,比其他地方出產的要貴一倍,但為了做到優質菜式,在所不計。」至於堅守原味,他希望菜式不用太多調味,能讓食客嘗到家常菜味道就最為理想。

店長制度  與員工共享利潤

要談莆田成功之道,方志忠提及「莆田」是個大家庭,員工互相扶持,同甘共苦,為加強管理上透明度,2018年,方志忠設立店長制度,確立明確的分享利潤制度——將 30% 的稅後利潤分配給員工,共享成果——他強調此舉更把莆田的成長,歸功於這樣的策略與經營方式。

他解釋,回顧在大型食肆傳統管理上,不少連鎖餐廳在各地區設立總經理職位。但該集團實行店長制,所有分店由一位店長全權負責,並直接向集團副總裁匯報。各個店長對分店的營運有一定的決策權,負責餐廳所有的營運及財務,支出收入都要「孭上身」。他認為以店長制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店長的行動力及自覺性,並擁有更大決策力,集團的管理模式更加靈活,並能提升營運效能。「門店經理就是該店的老闆,一家分店的決策和財務都由店長決定。加上店長大部分是由公司內部提升,會更了解餐館的日常運作,他們更願意為公司為自己打拼。」

工業家轉型發展商 梁日輝進軍雲浮新CBD

出身鞋業世家的梁日輝,絕對是本地企業家靈活轉型的表表者。九十年代進軍內地設廠生產,並自建品牌;踏入千禧年則升級品牌代理及管理業務;2010更進軍電子商貿,開拓線上與線下(O2O)的市場;近年進軍內地地產項目,把舊式工廠改造成創意工業園;隨著國家銳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他獨具慧眼,斥資在有灣區後花園之稱的雲浮市新區高鐵站旁,發展市內首個綜合商業項目,當中包括商品住宅房、五星級酒店等。

梁日輝由廠佬轉型內地房地產發展商。

梁日輝出生皮鞋世家,從祖父開始,到梁日輝這一代,三代人都在做皮鞋,擁有幾十年的製鞋經驗。梁日輝坦言,前半生與鞋結下不解之緣。自己在製鞋工廠長大的,吃睡都在工廠。在他的記憶中,工廠就是家,家就是工廠,甚至小時候玩的遊戲,都是借鞋盒當成一個比較大的積木來玩,且自得其樂。梁日輝對皮料很了解,他覺得這是自身的一個很大的優勢。他在加拿大留學的時候,剛好父親也做了一些美國的訂單,他就經常利用放假的時間到父親美國客人的店鋪裏實習,幫他們做鞋、賣鞋、管理倉庫。所以梁日輝認定自己生來就是做鞋的,連念EMBA的最後論文都是研究怎樣把皮鞋連鎖行業做好。

1992年,梁大學畢業後,從加拿大工商管理系畢業,他沒有像兄長梁日昌回到父親公司幫手,決定回到內地發展。繼承了家傳的製鞋技藝及經驗,他並以母親的英文名PATTY,創立自家品牌PATTY(芭迪)命名,定位中高檔辦公室女裝皮鞋產品,並在廣州南方大廈開設首間專賣店,其後生意越做越大,逐步建立其皮鞋王國,全盛期曾在內地有逾千間門店,遍佈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一二線城市,擁有聘用逾5,000名員工的生產線。

其後,隨著內地經濟高速發展,梁日輝沒有停下改革的步伐,2003年開始,芭迪公司成功代理了CLARKS、FLY FLOT等國際品牌,進一步與國際時尚接軌; 2009年,芭迪進駐電子商務,其中包括B2B、B2C、B2G等等與各大網購平台聯手合作,進軍淘寶商城,把女裝鞋銷售帶到線上。2011年,芭迪又代理意國品牌FIORUCCI,期望生意有所突破。

小馬空間汽車文化小鎮是梁日輝小試牛刀的舊區改造項目。

灣區後花園   高鐵接連

梁日輝表示,晉身為地產發展商,也倒算是國策的機遇。2010年起,廣東省政府推動舊廠改造政策。梁日輝決定與內房發展商敏捷地產合作,把位於廣州逾30畝舊有廠房,重建為創意工業園,打造成小馬空間汽車文化小鎮及3D打印中心,配合當地智能工業升級的需要,他坦言,這次合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令他進軍地產業打下了強心針。

小馬空間汽車文化小鎮是經廣州市荔灣區發改局立項審批及備案的產業園項目,總建築面積超2.2萬平方米。項目配套包含產業園區、配套社區、便利店等。「改造後3D打印產業園是廣州市唯一集3D打印設計、研發、軟件開發、整機制造和材料供應為一體的新業態產業園區,主要為入駐企業提供場地租賃、工商財稅、知識產權、項目申報、市場開發、技術研發、投融資等服務,對接未來高新經濟的發展。」

梁日輝說,其後他成立香港連城興業發展,晉身發展商行列,除在本港上環發展商廈項目外, 在2016年,選擇投資已接通高鐵,鄰近灣區的雲浮市。同年,集團在雲浮市東新區高鐵站旁黃金地段成功投地,發展逾90萬呎地標式綜合商業項目,包括興建市內首間五星級酒店連會展中心與公寓,項目於2017年動工,至今年已接近峻工階段。

為何選擇灣區邊陲的雲浮市? 梁日輝解釋,雲浮市在廣東省西邊,是廣西自治區通往廣東的第一站。雲浮市是世界級石材市場,加工或貿易都是通往世界各地,可說是世界的石材石藝中心。近年高科技發展以華為為首的雲計算產業,依靠廣東省中醫藥大學的資源發展中藥產業等等,加上旅遊資源豐富,禪修養老產業,氣候溫和,是宜商宜居的福地。

他續說,廣東省政府積極支持雲浮市發展,一個地級市有三個高鐵站,對雲浮市商業經濟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若再能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讓投資者利用雲高新天地的地標式商業平台,創造更美好的CBD商業氛圍,把雲浮市的商業推上更新的台階。

梁日輝表示,雲高新天地是集團打造的一個最新的商業綜合項目,將會是雲浮市的新地標,不論設計和材料都是使用最高規格,體現出傳統香港工業家的工匠精神。他期望,該項目日後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至於未來大計,他透露:「在雲浮市另一個高鐵站郁南站上,我們也有另一個商品房的項目,我們期待在全廣東省26個高鐵站旁,可複製雲高新天地的成功。」

雲浮市:近年轉型科技中藥產業

出身鞋業世家的梁日輝,絕對是本地企業家靈活轉型的表表者。九十年代進軍內地設廠生產,並自建品牌;踏入千禧年則升級品牌代理及管理業務;2010更進軍電子商貿,開拓線上與線下(O2O)的市場;近年進軍內地地產項目,把舊式工廠改造成創意工業園;隨著國家銳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他獨具慧眼,斥資在有灣區後花園之稱的雲浮市新區高鐵站旁,發展市內首個綜合商業項目,當中包括商品住宅房、五星級酒店等。

梁日輝由廠佬轉型內地房地產發展商。

梁日輝出生皮鞋世家,從祖父開始,到梁日輝這一代,三代人都在做皮鞋,擁有幾十年的製鞋經驗。梁日輝坦言,前半生與鞋結下不解之緣。自己在製鞋工廠長大的,吃睡都在工廠。在他的記憶中,工廠就是家,家就是工廠,甚至小時候玩的遊戲,都是借鞋盒當成一個比較大的積木來玩,且自得其樂。梁日輝對皮料很了解,他覺得這是自身的一個很大的優勢。他在加拿大留學的時候,剛好父親也做了一些美國的訂單,他就經常利用放假的時間到父親美國客人的店鋪裏實習,幫他們做鞋、賣鞋、管理倉庫。所以梁日輝認定自己生來就是做鞋的,連念EMBA的最後論文都是研究怎樣把皮鞋連鎖行業做好。

1992年,梁大學畢業後,從加拿大工商管理系畢業,他沒有像兄長梁日昌回到父親公司幫手,決定回到內地發展。繼承了家傳的製鞋技藝及經驗,他並以母親的英文名PATTY,創立自家品牌PATTY(芭迪)命名,定位中高檔辦公室女裝皮鞋產品,並在廣州南方大廈開設首間專賣店,其後生意越做越大,逐步建立其皮鞋王國,全盛期曾在內地有逾千間門店,遍佈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一二線城市,擁有聘用逾5,000名員工的生產線。

其後,隨著內地經濟高速發展,梁日輝沒有停下改革的步伐,2003年開始,芭迪公司成功代理了CLARKS、FLY FLOT等國際品牌,進一步與國際時尚接軌; 2009年,芭迪進駐電子商務,其中包括B2B、B2C、B2G等等與各大網購平台聯手合作,進軍淘寶商城,把女裝鞋銷售帶到線上。2011年,芭迪又代理意國品牌FIORUCCI,期望生意有所突破。

小馬空間汽車文化小鎮是梁日輝小試牛刀的舊區改造項目。

灣區後花園   高鐵接連

梁日輝表示,晉身為地產發展商,也倒算是國策的機遇。2010年起,廣東省政府推動舊廠改造政策。梁日輝決定與內房發展商敏捷地產合作,把位於廣州逾30畝舊有廠房,重建為創意工業園,打造成小馬空間汽車文化小鎮及3D打印中心,配合當地智能工業升級的需要,他坦言,這次合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令他進軍地產業打下了強心針。

小馬空間汽車文化小鎮是經廣州市荔灣區發改局立項審批及備案的產業園項目,總建築面積超2.2萬平方米。項目配套包含產業園區、配套社區、便利店等。「改造後3D打印產業園是廣州市唯一集3D打印設計、研發、軟件開發、整機制造和材料供應為一體的新業態產業園區,主要為入駐企業提供場地租賃、工商財稅、知識產權、項目申報、市場開發、技術研發、投融資等服務,對接未來高新經濟的發展。」

梁日輝說,其後他成立香港連城興業發展,晉身發展商行列,除在本港上環發展商廈項目外, 在2016年,選擇投資已接通高鐵,鄰近灣區的雲浮市。同年,集團在雲浮市東新區高鐵站旁黃金地段成功投地,發展逾90萬呎地標式綜合商業項目,包括興建市內首間五星級酒店連會展中心與公寓,項目於2017年動工,至今年已接近峻工階段。

為何選擇灣區邊陲的雲浮市? 梁日輝解釋,雲浮市在廣東省西邊,是廣西自治區通往廣東的第一站。雲浮市是世界級石材市場,加工或貿易都是通往世界各地,可說是世界的石材石藝中心。近年高科技發展以華為為首的雲計算產業,依靠廣東省中醫藥大學的資源發展中藥產業等等,加上旅遊資源豐富,禪修養老產業,氣候溫和,是宜商宜居的福地。

他續說,廣東省政府積極支持雲浮市發展,一個地級市有三個高鐵站,對雲浮市商業經濟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若再能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讓投資者利用雲高新天地的地標式商業平台,創造更美好的CBD商業氛圍,把雲浮市的商業推上更新的台階。

梁日輝表示,雲高新天地是集團打造的一個最新的商業綜合項目,將會是雲浮市的新地標,不論設計和材料都是使用最高規格,體現出傳統香港工業家的工匠精神。他期望,該項目日後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至於未來大計,他透露:「在雲浮市另一個高鐵站郁南站上,我們也有另一個商品房的項目,我們期待在全廣東省26個高鐵站旁,可複製雲高新天地的成功。」

雲浮市:近年轉型科技中藥產業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部。市境北靠肇慶市,東鄰佛山市,南接江門市、陽江市、茂名市,西界接連廣西省梧州市。地處西江南岸山地丘陵區,天露山、雲霧山與雲開大山的北部分支,主要地貌為低山及狹長的河谷盆地。全市總面積7,785平方公里,人口約246萬,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雲浮過去盛產大理石(雲石),現以加工大理石聞名,現時該市為省內三四線城市,市內以發展農業及輕工業為主。雲浮近年高科技發展以華為為首的雲計算產業進駐,亦有發展中醫藥產業。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部。市境北靠肇慶市,東鄰佛山市,南接江門市、陽江市、茂名市,西界接連廣西省梧州市。地處西江南岸山地丘陵區,天露山、雲霧山與雲開大山的北部分支,主要地貌為低山及狹長的河谷盆地。全市總面積7,785平方公里,人口約246萬,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雲浮過去盛產大理石(雲石),現以加工大理石聞名,現時該市為省內三四線城市,市內以發展農業及輕工業為主。雲浮近年高科技發展以華為為首的雲計算產業進駐,亦有發展中醫藥產業。

八十後KOL轉型培訓 助企業打工疫市增值

新冠肺炎踏入第4波,疫情嚴重打擊經濟,近日不少大中小企業如酒店、航空公司等均大幅裁員節流,令打工仔人心徨徨。有本地網紅 KOL看準時機,為經營困難的企業及打工仔提供培訓課程,透過建立個人 IP(個人品牌),建立自媒體作網絡營銷,捕捉未來的商機,或為個人在日後創業與增值作好準備。

八十後網紅 KOL Gingko(陳兆欣)認為,打工仔可以成為網紅為個人及創業等增值。

早年馳騁職場  屢次創業

八十後網紅 KOL Gingko(陳兆欣)表示,擁有逾15年網絡營銷實戰經驗。Gingko 早在 19 歲時已成為化粧師,閒來寫 blog 及在 facebook 分享美容化粧心得,在2006年成為博客,追隨者高達 3 萬人,她成功實行O2O模式,及後開辦化粧學校也是擅用網絡營銷的優勢,每月營利達六位數字,賺取了第一桶金。

Gingko 分享時說,「網絡令我睇到世界,也令世界睇到我」。她其後結婚及成為媽媽後,因照顧家庭的關係,她放下了較「困身」實體店的經營,正式轉型成為網紅 KOL,主打銷售護膚品及健康瘦身產品。在今年疫症肆虐期間,Gingko 看準很多人因居家避疫而缺少運動,於是在網絡分享減肥產品,單是今年三月至六月期間,已錄得 90 多萬元營業額,疫市生意急升六倍,「最重要是無賣過廣告亦無開設網絡,只是用一部手機便引來大量生意」。

Gingko擁有豐富網絡營銷實戰經驗,不時為產品協助網銷。

Gingko坦言,自己有幸隨著數碼世代共同成長,經歷過ICQ、MSN、QQ、小紅書等變遷,在線上多年累積了不少粉絲、攝影師、設計師,更了解網絡生態,她成為了 KOL後,期望有更多人像她一樣取得成功,故決定助人自助,創辦的「香港網紅培訓中心」,舉辦免費網絡營銷課程,以自身經驗教導利用手機及零廣告費成為網紅 KOL,目標對象為中小企老闆及上班一族。在疫情期間在線上開班招生,學員反應比預期理想,由線上免費課程至進階的收費課程,學員已累積逾200人,Gingko提及,中心為每位學員提供2小時免費入門課堂,教授基本理論及經驗分享;學員可按個人興趣及需要,報讀收費的進階課程為自己增值。

Gingko 說,在疫情持續之下,如今中小企經營困難,打工仔朝不保夕,並建議老闆及打工仔可轉戰網紅 KOL 來作宣傳,以個人 IP 及自媒體宣傳帶來生意,打工仔可以兼職形式營運,開拓 PlanB 增加收入來源。她認為,並非只有俊男美女才可晉身網紅 KOL,最重要是內容吸引忠實「鐵粉」,當個人 IP 及自媒體擁有相當數量「鐵粉」後,生意自然滾滾而來。

Gingko 說,成為網紅KOL讓其眼界大開。

Gingko 說,要在網紅KOL界突圍而出, 不要只著重「硬銷」產品,有時反行其行,如不經意的分享也引來「鐵粉」的興趣,「我在街上隨便打咭影相,也有人問我件衫在哪裡買,我分享生育後紮肚的經歷,也帶旺了紮肚公司的生意」。她認為,網紅 KOL 如同成為一個值得信任甚至有公信力的人,便較容易取得成功:「當你信任一個人,其一言一行及使用的產品,也會令人更加 buy」。她續指,培訓中心學員,學成後有所得著,如曾有中醫師學員,短期內追蹤人數急升一倍,也有學員經營的零售店三個月內,其網上生意額上升八成。

KOL貼士:非只俊男美女  創個人風格

Gingko分享道,打工仔變身成為網紅貼士:「成為網紅 KOL,只要有個性有內容,甚至只出聲或用公仔代言也可,如教整手工的只用聲音講解及影製作過程便可;二是個人比公司品牌重要,一般網民多相信個人,若不斷提及公司名效果不及銷售個人;三:注重內容營銷,非不斷吹噓個人或產品。以銷售減肥產品為例,以用家角度分享心得,有中醫師講述四季湯水及舒緩按摩穴位等,可增加內容的吸引性。」

Gingko認為,成為網紅 KOL可為打工仔及中小企老闆等個人增值。Zoom網絡營銷課程(免費)日期:12月12日  下午2時至4時 及  12月18日晚上8時內容:如何成為網紅、自媒體要訣,網絡營銷三部曲,吸引注意、命中需要及引導購買查詢:  6771 3645 / 9423 2533或掃描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