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el bet 100

situs togel

bandar togel

rupiahtoto

張國麟 | 梅詩華 | 胡燦森.Build the liveable city「建構可宜居城市」 - Capital CEO Ltd
張國麟 | 梅詩華 | 胡燦森

因為愛一個城市,所以才會認真對待,過程中不斷探索,期望令城市變得更美好、更宜居、更有利持續發展。建築及城市,向來是兩年一度的「香港城市/建築雙年展」中心思想,透過各設計師、建築師及專業人士參與,以不同創作形式展示及探索問題,引領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雙年展於2007年舉行首屆,迄今12載,本屆將由三位建築師:梅詩華(Sarah)、胡燦森(Roger)及張國麟(Alan)肩負策展重任,為香港這個國際城市,注入更多創意及正能量,從社區出發,開啟未來。
Text / Jerry Hui Photo / Cheung Chin Yui

今屆「2019香港城市/建築雙年展」與往年有點不同,主要是策展團隊的成員增加了,由資深建築師Roger出任總策展人,領導作為聯合策展人的兩位年青建築師Sarah及Alan,而Roger曾有份參與2015年一屆的雙年展,因此透過這個新舊組合的班底,加上首次在位於荃灣的南豐紗廠(The Mills)舉行,令人對是次活動充滿了期待。

關於今屆策展主題,三位策展人便於十月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過。今屆雙年展的主題為「2×2(二城二):意像城創意」,目的希望透過探索及呈現對城市的想像力,觸摸城市脈搏。有想像力,才有未來,因此想像力已作為今屆雙年展的核心要素,策展團隊更為此而特別設計「ImaginiCITY」計劃,以探討訂立對城市想像力的衡量標準,促使都市人以想像力評估城市的設計規劃,喚醒都市人對城市想像的反思。今屆參展的規模,策展人亦指出,將匯聚超過70個本地及海外的參展單位,當中包括來自學術界、商界、社區界別、年青和專業建築師、規劃師、生態學家、 設計師、攝影師及學生等的參與。此外,策展團隊亦為雙年展訂立了三個策展副題:城市定位、可宜居性及可持續性。

以建築及城市為題的雙年展
雖為資深建築師,Roger的外表卻看來相當年青。作為今屆總策展人,他笑道,過往雙年展的策展人,一般都沒有人再「翻炒」(即再做多一屆或以上),而他可能是惟一一個。「作為策展人,能成功策展一個如此大型的活動,其實是相當有成功感及滿足感的,不過可能在整個過程中實在太辛苦了,很多人都不願再做。不過我的情況有點不同,我曾參與2015年的一屆,當時我只是聯合策展,因此在完成那一屆工作後,發覺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及方式去講,亦有些話題是很想去探討的,後來香港建築師學會再邀請我做策展,於是便答允了。」

不過這次參與,身份大有不同,已榮升至總策展人的身份。「我對雙年展有一些個人的看法。我認為,過往幾屆雙年展的策展方式,都是比較學術性的,或者只聚焦在某些行業上,忽略了社區元素,因此大眾自然會對過往的雙年展印象不深,故我便很想帶來一些改變,令到雙年展是很多人都可以接觸到的。」雙年展的主題,素來主要圍繞建築及城市之間的關係,對於這個命運,你又有否加以發展,或開拓新的方向?「對,建築及城市,素來是雙年展的特色。大家要明白,整個雙年展內,我們不是都在講建築的,建築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加多的,其實是城市。世界上有很多以建築為題的雙年展,但同時以建築及城市為題的,只有香港這個。」

胡燦森(Roger),生於香港,在英國巴斯大學 (University of Bath)先後取得理科學士和建築學學士學位。 1997 年於英國考獲專業資格,擁有超過二十年經驗,現身兼虎豹樂圃執行董事、香港建築師學會古蹟及文物保育委員會成員,與及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香港區)會長,於活化歷史建築範疇擁有豐富經驗。

建築師策展團隊
城市,是由建築群匯合而成,若沒有了城市中的居民,縱有幾出色的建築物,亦徒具虛名,因此Roger強調,「人」才是城市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這個基調下,我希望呈現出來的雙年展,是不止有設計師、建築師的想法,亦有大眾的看法,然後一同去創造我們理想中的城市。這個雙年展是聆聽式的,我們需要大家的意見,因為在這個城市內,每個人都有其角色,都有其重要性;不只是設計師才有理想的,每個人都可以有。城市就是我們的家,作為家,你總有過一些幻想,是希望它可以變得更好的,而當有了這些幻想及想法後,專業的建築師及設計師便可以朝著某些方向去進行改變。」策展團隊亦明白到,對話不是屬於兩個人,是屬於社會上每個人的,因此於今年3月開始,已舉行了6、7場對談會,以探討不同的主題,並邀請了歷屆參展的設計師、策展人、國際策展顧問等,一同展開對話,為12月舉行的雙年展帶來更多有用的提案,並令活動更加完善。

至於其餘兩位策展人Sarah及Alan,筆者是感到好奇,在行內香港芸芸年青建築師中,為何選擇了他們?「我是在2014年開始認識他倆的,期間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曾舉辦一些建築比賽,他們有積極參與,更曾贏出比賽,因此對他們的作品很印象深刻,同時亦很喜歡他們的作品。他們不少作品都跟社區發展有關的,因此經常保持聯繫。後來有機會擔任總策展人,我便想起了他們,於是去邀請他們加入策展團隊。我覺得他們是很合適的拍擋。」Sarah及Alan 二人均是土生土長的建築師,一同創立的一口設計工作室,亦曾參與多個社區建設項目,時刻關注社區,三人理念一致,自然水到渠成。

張國麟(Alan)及梅詩華(Sarah)
一同創立一口設計工作室及一口舍群。Alan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建築學學士及碩士學位,香港註冊建築師,曾於英國及美國的建築事務所工作,目前是香港建築師學會的亞洲建築師區域
分局(ARCASIA)委員會主席;於2018年度獲 Perspective 雜誌頒發“40-under-40” 建築類別青年才俊獎。
Sarah擁有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建築學碩士學位,於社交設計和社區活動策劃方面擁有十年豐富經驗。 她亦參與了其他社區非政府組織,如「非常香港」和「城市日記」等社區項目的品牌和創意指導。 過去曾參與多種教學工作,於 2016 年獲得香港青年建築師獎。

想像城市未來
從三大策展副題去分析:「城市定位」——策展團隊試圖挑戰既定的香港形象,鼓勵公眾重新想像自身的城市定位,同時運用科技為展覽增添互動元素,以發掘城市的可塑性;「可宜居性」則意味著於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喘息的空間,還包含生活的質素,能否讓市民擁有更多空間及機會,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等等,而一系列的展品及活動將展示科技如何理解自身的狀況、生活模式、社會需求,從而維持及改善社會的可宜居性;「可持續性」則是指建基於城市定位及可宜居性下,建構社區的一個特續進展的過程,而非視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

團隊指出,透過想像力,大眾可以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加入可持續發展元素,逐步建設一個更美好的城市。Roger說,這三個副題環環相扣,是探討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

現今科學昌明,要建構一個美好的城市,已跟科技應用脫離不開,而透過嶄新科技的應用,又確實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可宜居性及可持續發展性。Roger說道:「科技確是很有趣的,但我會認為,我們其實不需要太尖端的科技,一些傳統的技術及智慧,今日而言,亦是有價值。我會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想像力,有了想像力,便可以改變未來。」

香港是我家
從這次策展團隊的訪問中,我亦感受到,三人對香港的一份濃厚感情,因為愛香港,才希望為它帶來改變。對於香港的感情,Roger細想一番,然後說道:「過去因為工作關係,曾去過很多外國城市。在我眼中,它們均各有特色,然而香港對我來說,仍是最特別的,因為香港是我的家,是我出世及成長的地方,是外國其他城市取代不到的。我最愛香港的交通便利,有很多美食,若果空氣可以改善一些,居住空間再大一點,那就非常理想了。」Alan亦說道:「我亦曾體驗過在外地工作及生活,比較之下,我仍是很享受在香港的生活,這是個多元化的中西交融城市,當中凝聚了很多不分晝夜的活力。」

Sarah說:「香港生活確實是急促,不過當中亦充滿了變化。正如Roger所言,我亦很欣賞香港在交通上的便利性,因為有了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統,我們便可以每天選擇不同的方式去遊走於城市之間,從不會有沉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