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保育、翻新、活化,是香港人近二十年來常面對的生活經歷之一。而要令歷史建築持續發展,那不單是指硬件上的改頭換面,還需要與當下社區產生共融效應,藉此履行新的歷史任務,從過去走向未來。
位於大坑的「虎豹樂圃」,前身是「虎豹別墅」,於1935年由「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建造,一直是旅遊熱點,至2000年關閉。2012年,胡文虎慈善基金會投標成功,將之活化成音樂學院——「虎豹樂圃」,於2019年初開始營運,把一級歷史建築化身為音樂學校,推動中西音樂同時,亦成為音樂教育及表演的平台,從中創造更多可能性。「虎豹樂圃」執行董事(樂圃策劃)李明哲(Sheryl )指出:「音樂亦是heritage來的,兩者互相呼應,我們歡迎與不同的機構合作,亦邀請各類型的音樂人來這裡演出,等若干年後,當大家想起音樂表演或上音樂課時,就會想起『虎豹樂圃』。」
C: Capital CEO X Entrepreneur
S: Sheryl Lee(李明哲,「虎豹樂圃」執行董事(樂圃策劃))
音樂與古蹟
C:要將歷史建築物改建為音樂學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有很多特別設施配合,如空間的運用、隔音設施等,過程中是如何克服過來的?
S:對,音樂常要追求音質。在2015、2016年間我首次踏足改建中的虎豹別墅時,當時仍是地盤來的,那時我們便開始著手研究如何運用那些房間,因此現時的房間,基本上都是multi-function的,可以用來做演奏場地、教學、綵排,甚至跳舞等,亦安裝了很多隔音板。至於大廳的紅地氈範圍,以前是用來拜神的,現在可以舉行小型音樂會,約容納20至30人。弦樂的聲音,木地板是很適合的,至於吹奏樂器如長笛,就算有隔音板亦未必阻隔得很好,不過我們仍努力去做好各種音質上的測試,以配合作為一間音樂學院的要求。
C:前身是虎豹別墅,上一代很多香港人自然對它有所認識,然而當虎豹別墅變成虎豹樂圃,而你們的對象亦是以新生代年青音樂人或音樂愛好者為主時,虎豹別墅對他們來說,又有何意義呢?
S:我希望下一代,當他們談論起去哪裡學習音樂或聽音樂會時,大家會即時想起虎豹樂圃來。事實上,認識虎豹別墅的,都是上一代人,但我們亦想吸引下一代年青人。當學生來這裡時,由於對虎豹別墅沒有任何印象,因此最初是感到很新奇的,他們會奇怪,為何有些地方是禁止進入,而限制又多多的。當上了幾堂課,他們便逐漸認識到,原來身處的地方是一級歷史建築物來的,於是就開始對建築物背後的歷史文化、保育產生了興趣,有幾位學生更於後來成為了導賞員呢。因此我很相信,音樂與hertiage,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音樂推動社區共融
C:事實上,市場上已有很多從事音樂教育的機構或藝術中心,虎豹樂圃在市場上有何特別定位?音樂課程設計方面又有何特色?
S:這裡只是大宅,又未至於可以跟外面的音樂廳比較,因此我們的定位,是推廣室樂(Chamber Music)。這裡空間不大,因此可以小組形式進行,由4人至10多人不等,無論中樂或西樂都可以。一般學校的音樂活動,大多是合唱團或管弦樂團,但說到專門推廣室樂的,向來比較少,因此虎豹樂圃在這方面是較獨特的。在課程設計上,我們有單對單的音樂課程,亦有小組,主要是教授演奏及溝通技巧。那些4至8人的音樂課程,大家都成為了團隊的一部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一定要進行溝通的,而且各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及責任,若不做好自己部分,就會影響他人。我們是培育他們成為未來領袖,故此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每個人都是領袖來的。虎豹樂圃每逢學期末、暑假或重要節日期間,都會舉辦學生音樂會,同學們均有機會演出,同時又可以讓我們實踐教學理念。至於師資方面,大多是來自香港職業樂團的頂尖樂手,或者是從外國來香港的,都是經過我們嚴格挑選的。
C:你想透過音樂課程,為學生帶來一些改變嗎?
S:我希望音樂,是可以陪伴他們一生;我想他們是享受音樂,而不止是為了比賽或考試。我們有些學生,在完成課程後,會往外國繼續深造音樂,亦有人決心於未來走音樂這條路,亦有些是純為個人興趣,無論是甚麼都好,我認為最重要的,仍是盡情去享受音樂。
C:虎豹樂圃的另一個特色,是藉音樂去推動社區共融,似乎在香港芸芸音樂機構中較獨有。
S:樂圃有個社會共融計劃,是與很多以低收入人士、長者、基層市民為服務對象的團體一同合作的,藉此為這些人帶來多種音樂欣賞的活動。他們一般先會來虎豹樂圃參觀一小時,然後我們就會舉辦音樂表演活動讓他們欣賞,我們的導師亦會參與其中。另一方面,我們亦得悉一些社福機構內的部分長者,是懂得玩樂器的,於是我們亦會邀請他們來樂圃,與學生一同演奏,從中彼此學習,開展跨界合作。有時我們的學生及導師亦會去一些社福機構做表演及音樂分享的。
從音樂家到音樂行政管理
C:談談你本人背景。你自小已決心走鋼琴演奏家這條路,年青時代的演奏經驗更甚為豐富,為何後來會改為從事藝術行政工作?
S:我是在香港出生及長大的,自小已很有音樂天份,其後就往紐約深造音樂,一心走鋼琴演奏家這條路。去到美國後,擴闊了我的眼界,見識多了,興趣又愈來愈多。對我而言,要走鋼琴演奏家這條路是不易的,在讀中學時,我已常往歐洲演出,由於父母都要工作,未能陪伴在側,於是很多時都是一個人,如一個人在歐洲坐火車去某小鎮表演,整個旅程是很孤獨,一點都不容易。以往,鋼琴是我惟一,但上了大學後,就開始選修不同的課目,其中我對商業管理亦產生了濃厚興趣。畢業後並沒有放棄音樂,仍常與朋友玩合奏的,並在紐約其中一間大學教過了一段日子,其後開始發展音樂行政管理這條路,從事音樂出版。2009年,我回到香港,加入了香港小交響樂團,為其策劃室樂表演項目,其後轉而從事音樂文化工作,至2018年加入虎豹樂圃。
C:現在常跟樂手、音樂家接觸,偶然亦會緬懷那些在台上演奏的日子嗎?
S:現在做得行政多,平日彈琴的時間亦少有很多。不過在疫情期間,由於常work from home,反而多了彈琴的機會。今年一月虎豹樂圃首次舉行網上演奏會——「遊弦活樂線上音樂節」,十場演出,請來了很多音樂人來表演,當中有我的前輩、師兄、師妹,如今都成為演奏家。身處現場欣賞他們的演出,我是感到開心又驕傲,可以藉著虎豹樂圃這個平台,帶來如此精彩的演出,大家亦很踴躍參與。坦白說,雖然亦會掛念從前在台上演奏的日子,但另一方面又很開心,可以憑藉這個平台,為音樂界及下一代,創造更多演出機會。
C:我亦有在網上欣賞「遊弦活樂線上音樂節」,整個演出都精彩,而最令我感到驚喜的,是演奏的音樂種類,竟有中樂、西樂、流行音樂、南音,甚至有A cappella無伴奏合唱,真是很多元化,而這種刻意安排,似乎亦體現了虎豹樂圃的音樂理念。
S:對,音樂雖然有中西樂之分,其實當中是沒有分界的,音樂世界是很廣闊的,當今音樂界亦很流行跨界合作,中西音樂常一同jam的,加上虎豹樂圃本身的建築特色,亦非常適合推廣中西合壁的音樂文化。音樂,始終是一種溝通渠道,藉著虎豹樂圃,我希望各類音樂之間可以產生對話,大家一同學習。
從虎豹別墅到虎豹樂圃
胡文虎及胡文豹兩兄弟祖籍福建,生於仰光,於1909年繼承父親胡子欽在當地開設的小型中藥舖永安堂,隨後將父親的配方改良,製成於仰光及東南亞各地家傳戶曉、專治身體痛症的虎標萬金油。
1932年,胡氏兄弟選擇以香港作為虎標藥物第二大生產地,而胡文虎的二夫人陳金枝更購買了港島大坑道一塊陡峭多石的地段,並於1936年建成佔地8英畝的房子及私人花園。房子雖然是胡文虎家人的住所,但以兄弟二人的名字來命名,稱為虎豹別墅,是採用中國式折衷主義的建築之一,毗連別墅及其私人花園、依山而建的萬金油花園。萬金油花園中有很多著名景點,以「虎塔」及俗稱「十八層地獄」的十殿閻羅浮雕最為聞名,藉此道出了警惡勸善的故事。虎豹別墅於建成後即開放予公眾遊覽,成為好幾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虎豹別墅主樓及私人花園於2001年交予香港特區政府作保育用途,而「萬金油花園」則於2004年拆除,以配合重建發展。2009年,虎豹別墅建築群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11年,胡文虎慈善基金會及虎豹音樂基金獲政府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支持,將虎豹別墅活化成虎豹樂圃,成為當局現時活化計劃中唯一以音樂模式發展的歷史建築。